近年来,在市院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我院党组紧密围绕机关党建重点任务,以抓实支部为着力点,持续推进检察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发展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。
一、加强组织建设,夯实党建责任
1.完善责任和监督考评机制,在推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。坚持把党建工作和检察业务工作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的“四同步”工作法,找准检察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,细化领导班子和个人责任清单、任务清单,实行清单式落实、销号管理,推动书记抓党建主责主业、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的有效落实。创造性地把党建工作纳入全院公共目标考评的重要指标,和业务工作一样,每月汇报、季度公示、年度总结,实现党建工作全方位监督、常态化考评,形成责任明确、执行有力的良好局面。机关党委狠抓督促落实,每年年初,主动征求各支部对于机关党建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的意见建议,每月组织支部书记召开党务工作例会,每半年听取党支部书记汇报工作情况,督促各支部书记干好支部工作,当好“第一责任人”。每月月初为各支部统一印发理论学习提示单,每季度组织党员干警开展党建知识测试,以测促学,有效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开展“进驻式”党务、检务督察,对5个党支部及所在部门分别完成了为期一个月“进驻式”督察,各支部根据督查反馈结果制定整改措施,深入开展整改工作,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。
2.以强化支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,在打造党建业建相融合的“战斗堡垒”上下功夫。严格党务干部的“选配”,强化党务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,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警的职务晋升、学习培训等结合运用,切实增强党务工作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。抓好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,经常性邀请市院机关党办、区委党校的党务工作专家开展党建工作实务专项培训,支部与支部之间、支部与街镇党群服务中心之间不定期开展联学共建活动,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借鉴经验。为有效提升支部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,院机关党委制定《党建工作标准化手册》,让党务工作有章可循。以“五好党支部”创建活动为载体,注重发挥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,在一楼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,明确责任区,去年,第三党支部被区委评为“西青区先进党组织”。开展“一支部一亮点”特色党建品牌建设工作,各党支部将支部党建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充分融合,以党建工作与发挥好部门的职能作用相结合为导向,打造“学习先锋”、“党群携手,宣法助民”等特色鲜明的支部品牌,形成“一支部一品牌”的党建格局。
二、围绕中心抓党建,党建引领促发展
1.党建工作和司法办案深度融合。推行“党建+办案”模式,把讲政治体现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,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到办案一线,领导干部带头办案,强调“案结事了人和政和”, 杜绝就案办案、机械执法。比如,在办理“王某婷等司法救助案”中,为突出党建引领,让司法办案更有温度,成立以机关党委书记为组长,案件承办人和党支部代表为成员的“党建+业务”工作小组,机关党委书记先后两次带队到河南郸城县进行实地走访调查,给付国家司法救助金和党员干警8000元爱心捐款,并牵头当地民政等部门签订孤儿供养协议,建立被救助儿童帮扶档案等,使该案救助工作从我院的“独角戏”发展为跨省多部门合力救助的“大合唱”,同时,以该案例为蓝本,录制了主题微视频《爱行千里》。今年8月份,“王某婷等司法救助案”入选检察机关服务脱贫攻坚“十佳国家司法救助案例”。
2.党建工作和普法工作深度融合。为推动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院机关党委带头打造“党建引领·普法惠民”党建品牌,通过“党建+普法”模式,以普法责任制落实为抓手,选派优秀党员干警组建法治宣讲团队,建立普法需求清单、资源清单、责任清单、管理台账,改变以往的被动式、灌输式普法形式,让社区、街镇、学校等根据需求自主“点单”,机关党委和各支部根据党员干警的特长和时间“派单”。今年以来,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开展菜单式、定制式普法30余次,建立起普法需求与普法供给间的良性互动,让普法惠民有温度、提质效。
3.党建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深度融合。发挥党建工作核心引领作用,用司法温情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第二党支部创新探索“党建+未成年保护”未检工作新模式,成立“青禾未检”工作室,开通“未成年人保护热线”,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,突出服务主体,探索推动对未成年被害人办案、救助一站式服务,以“检察+学校+家庭”三位一体的帮教模式,不断延伸未成年帮教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对涉罪未成年造成的影响。将“青春能量站”打造成为全区未成年人的关护基地和创文明城区关键点位,依托“青春能量站”全方位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、帮教关护、法律宣传、权益维护、法律咨询等延伸服务。结合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,每年组织召开保护未成年人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,以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三、以党建带队建,打造过硬检察队伍
1.强化创新理论武装,提升思想政治素养。建立学习型阵地夯实思想根基,依托党员活动室、图书室和“党建+检察”文化墙,各支部建立“一支部一主题”的学习阵地,营造党内学习活动严肃规范的环境氛围。创新理论学习方式,跳出“一人念、大家听”的老模式,将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结合,理论辅导和学习交流结合,党员干警变“被动学”为“主动说”,实现以讲促学、以学促干的良好成果。用好“中检网”等网络学习平台,建立“学习强国”学习积分通报机制,营造浓厚的比、学、赶、超氛围。通过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、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参观、主题征文、演讲比赛、微党课比赛等特色党建活动,把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融入日常,确保党员干警常学常新、入脑入心。
2.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助力人才培养工作。打造磨砺机制,开展“党的事业·我的责任”青年干警下基层实践活动,组织35岁以下青年干警分批次到街镇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实践,有力改变青年干警基层工作经验不足、与群众打交道能力欠缺等问题。下大力气实施“党员+业务能手”培养工程,构建“以老带新、新老互助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聚焦以“学、练、赛”的实训模式,开展辩论赛、法律文书评比、理论学习面对面、青年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将党性修养和法学素养熔于一炉一体培养。探索建立“预备检察官”制度,强化对检察官后备力量的培养,制定专门培养方案打牢遴选入额基础,通过党性教育轮训、检校共建制度、跨岗交流等配套的机制,确保能力水平提上来、检察队伍“活”起来。开展“向上向善好榜样”“抗疫先进个人”等系列选树活动,以榜样带动全体干警爱岗敬业、履职尽责,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。完善评先选优机制,把先进部门和先进党支部,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员一起评定,坚持政治首关,注重在支部组织生活中考察识别和培养使用干部,充分发挥支部在党员干警晋级晋升和评先选优工作中的把关作用,确保把政治过硬、业务精通、敢于担当的干警选拔上来。
3.坚持严管厚爱,加强党员日常监督管理。各支部积极探索党员“积分式”管理模式,落实好谈心谈话、党员日常管理考核、定期开展思想动态分析等制度,把支部打造成为监督管理党员的主阵地。深化监督执纪问责,在用好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特别是“第一种形态”上下功夫,今年以来,运用第一种形态35人次,达到了良好的警醒、震慑效果。强化对重点案件、重点岗位、重点环节、重点事项、重点人员的监督制约,构建“案件管理-检务督察-机关纪委”环环保监督的“闭环式”内部监督新模式,建立综合业务部、机关纪委和控申部门联席会议等协作配合机制,形成“察”“纠”“改”“防”一体化督察机制,倒逼司法规范与党风廉政建设。另外,我院还建立不实举报启动澄清机制,为踏实干事的一线干警解决后顾之忧。
四、强化宗旨意识,争当为民服务标兵
1.扎实开展扶贫救助工作,争当爱心扶贫标兵。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,主动将司法救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,确保让司法救助“助”在点上,让精准扶贫“扶”到心坎上,对于一些因案致贫、因案返贫的家庭,持续深化“多元救济+后续帮扶”司法救助机制,近三年,受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5件,发放司法救助金21万元,募集干警爱心捐款1万多元。党组成员带头与困难群众“结对子”,在中秋节、春节等时间节点,主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,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。建立“西青区检察院消费扶贫小店”,院机关党委和各支部鼓励倡导全院干警积极自愿购买定向扶贫产品,共计消费34万余元。院党组和中层干部做表率,先后赴景泰、麦积、平泉三地开展自费旅游消费扶贫,构建了以上率下、全员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。
2.认真落实“双联系双报到”制度,争当社区服务标兵。党组成员各确定1个街镇或社区党支部作为联系点,经常性深入联系点与党员群众交流,真情实意听取意见建议。坚持深化党建共建协作机制,院机关党委和各支部与锦盛里社区签署共建协议,确定共建项目,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议,关心社区发展、积极建言献策,每月到共建社区开展法治专题讲座、卫生清整、扶危济困等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的主题党日活动。党员干警居住地报到完成率达100%,主动认领服务岗位,积极认领、点亮“微心愿”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疫情期间,为筑牢社区防疫堡垒,安排60名党员干警支援街镇基层社区开展疫情排查、政策宣传、车辆消毒、体温检测等防控工作,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向我院赠送“抗击疫情在一线,支援社区是模范”锦旗。
3.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,争当志愿服务标兵。院机关党委制定《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制度》,规范党员志愿服务工作,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高质量开展,组建“西青区检察院党员志愿服务队”,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数据库,自去年成立以来,组织集中开展垃圾分类、环境清理、入户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,创文志愿服务站岗1000余人次,获得了社区关注和群众的一致肯定。疫情期间,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,领导干部带队,党员志愿者们深入50多家企业对防疫制度建立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沟通摸排,并多次深入辖区内300多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政策宣传活动,实现了送政策、解难题、促复业的良好效果。